我們怎么樣才能預防退行性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日常生活中怎樣預防?
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它的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面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是關節疼痛和活動不靈活,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致密,骨小梁斷裂,有硬化和囊性變,關節邊緣有唇樣增生。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骨關節炎四類高發人群,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積極預防。
骨關節炎高發人群
一、老年人發病率高:骨關節炎的發病率與年齡密切相關。
二、女性患者多,特別筋骨痛安里頭有沒有激素啊是在絕經后;在45~55歲的人群中,男女發病頻率相當,而到55歲以后則女性患者明顯居多,總體上說女性患骨關節炎的幾率是男性的兩倍。
三、肥胖者易患骨關節炎: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肥胖對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有一定的影響。除肥胖而引起的機械性因素外,還與肥胖的全身代謝因素有關。膝關節承受的應力及方向取決于肢體的力線、體形、肌肉力量及其相互作用。肥胖女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是正常體重女性的4倍。此外,肥胖時脂肪的分布與骨關節炎的發生有相關性,即腰部脂肪多的病人易患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而髖部、大腿的脂肪卻很少引起骨關節炎。
四、種族因素也會引起骨關節炎的發病,西方人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率高,而東方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率高。
如何有效預防骨關節炎
1、改變不合理的生活習慣:避免背、扛重物。避免長時間站立及行走,中間應該有間隙時間坐著休息。大便時盡量坐馬桶、少下蹲。
2、減輕體重:肥胖人群患骨關節炎比其他人明顯增多。減輕體重以減輕關節的壓力和磨損,可以有效地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
3、避免關節受傷:注意運動場地及運動器械的安全,避免受傷。運動之前先熱身,運筋骨痛安止痛嗎動量由小逐漸加大,切忌開始就參加重負荷的運動。大量運動后及時放松。老年人行走時要避免跌倒。
4、 改變不合理的運動方式:太極拳等半蹲或下蹲運動對下肢關節壓力很大,應盡量避免。爬山爬樓等對下肢關節壓力加大,應盡量避免。隨著年齡在增長,應該逐步調整運動方式,以游泳、騎車和散步為主,減少大運動量的運動方式。
5、 正確處理關節損傷:很多關節炎是由于關節內其他結構損傷后造成的,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等。早期正確處理半月板的損傷可以有效預防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
不治療骨關節炎的后果
骨骼是支撐整個身體的支架,一旦骨骼關節發生病變,那么我們整個人的活動都會受到影響,骨關節炎患者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疼痛、活動受到限制,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是我們不了解的,為了幫助更多的患者早日擺脫疾病的困擾,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不治療骨關節炎的后果是什么。
1、骨關節疼痛,主要特點為隱匿發作、持續鈍痛,疼痛是該病的主要癥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多發生在活動以后,休息可以緩解,隨著病情進展,關節活動可因疼痛而受限,甚至休息時也可發生疼痛,睡眠時患者可能隱劇烈的疼痛而蘇醒。
2、導致晨僵,筋骨痛安 真假晨僵說明有滑膜炎的存在,但和類風濕關節炎不同,時間比較短暫,一般不超過30分鐘。
3、有粘著感,粘著感指的是關節靜止一段時間后,開始活動時感到僵硬,就像被粘住一般,稍活動后即可緩解,老年人比較常見,尤其是下體關節。
4、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關節攣曲、不穩定、休息痛、負重時疼痛加重,由于關節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痙攣和收縮、關節囊收縮以及骨刺等引起機械性閉鎖,可發生功能障礙。
5、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結節,好發于中指和食指,近端指間關節的結節較少發生,常被誤認為類風濕小結,第一掌指關節的退行性變可引起腕關節橈側部位的疼痛,除此之外的掌筋骨痛安片管手疼嗎指關節很少累及,可引起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及偏斜畸形,部分發展較快的病人,可有急性紅腫疼痛表現。
6、膝骨關節也是退行性骨關節炎最常累及的關節,會有關節喀喇音,走路時感疼痛,休息后好轉,久坐久站時覺關節僵硬,走動及放松肌肉可使僵硬感會有所緩解或消失,癥狀時輕時重,甚至每天都有差別,會引發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腫大,內有滲液,急性腫脹時會有關節腔內出血,病情進展時膝關節活動受限,可引起廢用性肌萎縮,甚至發生膝外翻或內翻畸形。
7、髖髖關節也會受到危害,是全身退行性骨關節炎的一部分,多發生于50歲以上,男多于女,部分患者會有股骨頭或股骨頸骨折后缺血性壞死,或先天性髖脫位,臨床表現主要為髖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開始于活動及負重時發生,隨著病情的進展,疼痛會轉為持續性,走路跛行,當病情發展嚴重時,髖關節屈曲內收,代償性腰椎前凸,此時可有嚴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日常活動嚴重受限,甚至導致殘疾。
上述所講的幾點都是骨關節炎給患者帶來的危害,看完這些,相信大家對骨關節炎有了深一步的了解。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其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一 些患者在患病初期可能沒有太多癥狀表現,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的60486996 筋骨痛安后果。所以提醒廣大群眾,特別是老年人要時刻關注自己身體出現的不適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