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著神舟十三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13運載火箭將于16日凌晨筋骨痛安蟲草蝮蛇膠囊發(fā)射。這是長二F火箭“Y”系列第8次執(zhí)行載人發(fā)射任務。
除了“Y”系列,長二F火箭還有一個發(fā)射較少的系列——“T”系列。雖不如它的兄弟出名,但“T”系列也曾成功發(fā)射過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
一個運貨, 一個載人
長二F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制,有“神箭”之美譽。2005年10月12日,長二F火箭將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送入太空,實現(xiàn)了多人多天飛行成功,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順利實現(xiàn)。
長二F遙12火箭。
火箭院長二F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常武權介紹,在這之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始了“第二步”的探索,推進這一步任務需要向太空發(fā)射兩種有效載荷:一種是目標飛行器或空間實驗室,一種是神舟載人飛船。長二F火箭原型從此衍生出兩種狀態(tài),“T”系列和“Y”系列兩兄弟應運而生。
它們分工明確:“T”系列發(fā)射目標飛行器或空間實驗室,“Y”系列發(fā)射神舟載人飛船。
一個“光頭”,一個頭頂逃逸塔
兩兄弟的特征在外貌上一眼能辨:“T” 系列是清爽的“光頭”,“Y” 系列頭頂尖尖的逃逸塔。
常武權介紹,發(fā)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長二F火箭“T”系列首次亮相,相比執(zhí)行前七次任務的原型火箭,它頭部更大了:整流罩長度增加2米左右,最大直徑增加近1米,“馮·卡門曲線”頭型更流暢,還能讓火箭飛行時空氣阻力等更小、箭體結構和整流罩載荷更輕,飛行效率大幅提高。
“Y”系列頭頂上尖尖的逃逸塔與整流罩內的飛船相連,塔高8米左右,是逃逸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你可別小看這個逃逸塔,長二F火箭飛行可靠性評估值0.9894,而靠逃逸系統(tǒng)保障的航天員安全性評估值已達0.99996,這些數(shù)值不斷攀升與逃逸塔息息相關。
筋骨痛安說明書T系列能力更強,Y系列強調穩(wěn)妥
在太空中,目標飛行器或空間實驗室就是航天員的實驗室,設施設備越筋骨痛安 真假完備,航天員工作效率將越高,要求執(zhí)行任務的火箭運載能力更強;載人任務則要求執(zhí)行任務的火箭穩(wěn)妥可靠、萬無一失。
這就是長二F火箭“T” 系列和“Y” 系列不同使命的源頭。火箭改進“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從長二F原型火箭演化而來,為了增強兩兄弟的運載能力和可靠性,研制團隊反復論證,多輪迭代,讓它們自出生起就各具神通。
我國航天專家們常說這樣一句話: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常武權說,為了給航天員足夠的舞臺,研制團隊將“T”系列“助推器貯箱頂部圓形變錐形”,提升推進劑存儲量;使用“雙激光慣組主從冗余”,提升飛行可靠性……一系列分析和試驗后,“T”系列從外到內幾乎煥然一新,能力上了新臺階。
常武權介紹,與“T”系列相比,“Y”系列每一步優(yōu)化都更強調穩(wěn)妥。設置“故障檢測處理系統(tǒng)”,增加“逃逸方向”……如果意外真的來臨,“Y”系列從地面到太空的每個時段,都會第一時間保障航天員的安全:
火箭起飛前900秒至起飛后120秒內,飛行高度在0至40公里時,逃逸塔能拽著軌道艙和返回艙與火箭分離,并降落在安全地帶;
逃逸塔分離后至拋罩前,飛行高度在40至110公里時,整流罩上的高空分離發(fā)動機能帶著航天員乘坐飛船逃逸;
整流罩拋掉至飛船入軌前,飛行高度在110至200公里時,飛船能直接和火箭二級分離,實施緊急救生。
……
神箭出征,不辱使命。如今,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jīng)走過了近30年的征程,“ T”系列和“Y”系列都已立下赫赫戰(zhàn)功。
【記者】王詩堃
【通訊員】張娟娟
【策劃】張志超
【作者】 王詩堃
科技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