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老年人口(≥60 歲)達2.604億,其中約30%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導致的糖尿病并發癥是影響老年人健康和生存的重要危險因素,防治糖尿病已成為維護老年人健康的重中之重。
近日,《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臨床指南(2022年版)》(文末獲取指南原文)在京發布。與2018年的舊指南相比,新指南提倡“四早”原則: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早達標,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中日友好醫院李光偉教授提到,糖尿病患者應做到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不管是1級預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還是糖尿病前期人群,都應該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做到糖尿病前期的積極干預。
不同情況老年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標準不同
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的直接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應盡可能控制血糖在可接受范圍之內。
針對病史、病程、身體狀況、預期壽命、自我管理能力等情況不同,老年糖尿病患者適用的血糖控制標準也不一樣。
01
良好控制標準:糖化血紅蛋白HbA1c≤7.0%,對應的空腹血糖 4.4~7.0 mmol/L和餐后兩小時血糖<10.0 mmol/L
適用于新診斷、短病程、自我管理能力強、醫療條件較好的患者,或是應用我在哪買筋骨痛安胰島素促泌劑或胰島素治療、能規避低血糖風險的老年患者。目的是良好控制血糖以爭取長期獲益。
對于發現早、治療早、自我監控管理早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條件可以把血糖到正常人的理想水平,也就是空腹血糖6.1以下,餐后兩小時血糖7.8以下,以減少糖尿病并發癥風險。
02
一般控制標準:糖化血紅蛋白HbA1c7.0%~<8.0%,對應的空腹血糖<7.5 mmol/L和餐后兩小時血糖<11.1 mmol/L。
這是作為良好控制標準和勉強可接受控制標準的中間調整階段,適用于自我管理能力欠佳或低血糖風險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03
勉強可接受控制標準:糖化血紅蛋白HbA1c 8.0%~8.5%,對應的空腹血糖≤8.5 mmol/L和餐后兩小時血糖<13.9 mmol/L。
適用于病程長、血糖控制有難度、低血糖風險高、從嚴格控制血糖獲益有限的糖尿病患者,側重于避免嚴重高血糖(空腹血糖>16.7 mmol/L)引發的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和難治性感染等情況發生。
也就是說,初發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完全達標,血糖控制在空腹4.4-6.1mmol/L,老年人在不出現低血糖的情況下,越低越好,但是如果說糖尿病病史很長,胰島素敏感且缺乏,或者1型糖尿病的患者,就要放寬控制標準,因為血糖波動太大,低血糖風險也高。
老年糖尿病患者規范用藥原則
老年糖尿病患者選擇降糖藥物,除了要依據血糖水平、評估胰島功能,還要綜合考慮心腦血管病變、腎臟功能、低血糖風險對體重的影響、副作用和醫保承受能力等,選擇簡化、易操作、低血糖風險小的用藥模式。
01
二甲雙胍是老年糖友的首選用藥,它沒有年齡限制,除嚴重腎功能不全的糖友外,都可以應用,而且是可長期應用。
02
老年糖友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ˋSCVD)或高風險因素、腎臟疾病或心力衰竭時,可在二甲雙胍基礎上,根據情況優先選擇SGLT-2抑制劑或GLP-1受體激動劑。
SGLT-2抑制劑包括達格列凈、恩格列凈、卡格列凈等,GLP-1受體激動劑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魯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魯肽等。它們在降低血糖同時,可以減輕體重,對心腎有額外保護作用。
03
根據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確定單藥、聯合用藥還是開始胰島素治療。
及時發現、治療糖尿病并發癥
保護臟器功能
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早期篩查和治療視網膜病變,一旦發病可引發不可逆的損害。此外,心腦血管、肝腎功能、下肢血管和神經的病變,也都要盡可能早發現、早治療。
老年糖尿病患者約三分之一合并腎損傷,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定期進行糖尿病腎病的篩查(UACR、血清肌酐、尿素檢測),異常者需進一步判斷腎損傷原因并確定腎功能分期。若早期發現尿蛋白升高,在嚴格控制血糖、血壓的情況下,腎功能是可以逆轉的。
除了早診早治,飲食治療、適度運動、戒煙限酒、限制鹽攝入、控制體重等生活方式的改變,對血糖控制也有重要作用。
老年糖尿病患者科學飲食注意事項
01
根據患者年齡、身高、體重、代謝指標、臟器功能配置個性化飲食處方,保證生理活動需求,不增加代謝負擔。
02
供能營養素應以碳水化合物(50%~55%)為主,宜多選擇能量密度高且富含膳食纖維、低升血糖指數的食物,增加蔬菜和適當比例的低糖水果。
03
蛋白攝入建議為1.0~1.5克/公斤/天,以優質蛋白為主,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減輕年齡相關的肌肉減少等。
糖尿病腎病患者需合理控制蛋白攝入量,對非透析患者推薦約0.8 g·kg-1·d-1優質蛋白攝入,早期尿蛋白大于>2 g/d 者,推薦蛋白質攝入量為 0.6 g·kg-1·d-1。合并低蛋白血癥的患者蛋白攝入可適當放寬,在保證營養的同時,避免增加腎臟負擔。
04
改變進餐順序,先湯菜后主食,有利于減少餐后血糖波動。
喝湯吃蔬菜吃肉吃主食
0筋骨痛安膠囊哪里有賣5
老年糖友應定期與專業人士溝通,糖尿病教育和飲食指導可明顯降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適當運動注意事項
適當運動,既有利于血糖控制,也有利于保持好的身體素質。
01
老年糖尿病人身體活動,應根據自身條件,量力而行。
選擇個性化、易于進行和堅持、有增肌作用的全身及肢體運動方式和運動時間(30~45 分鐘/天)。
運動需要達到一定強度才有效,有氧運動一般需要達到最大心率的65%-75%(中等強度);
如果身體條件允許,達到最大心率的75%以上(大強度)效果更好(最大心率=220-年齡),這有助于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抗阻力運動要達到最大肌肉力量的50%~70%,每個部位重復8~12次。
運動強度夠不夠,靠說話來判斷,除了心率,運動時通過自我感知的方法來判斷運動強度更為方便實用。
中等強度的自我感覺: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隨著呼吸的節奏連續說話,但不能放聲唱歌。
高強度的自我感覺:不能說話,呼吸急促,感覺非常累。
02
無行走困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議每日三餐后適量近距離活動。
早上運動和晚上運動都可以,但有兩個時間段不宜運動。
。1)空腹不宜:空腹運動。這有可能導致低血糖出現,正確的做法是,早餐后半小時,等太陽出來了再運動。
。2)睡前不宜:睡前運動。運動容易產生神經的興奮,睡前運動不僅影響睡眠,還會造成第二天空腹血糖升高。正確的做法是選擇傍晚運動,糖尿病患者可在下午6點半前吃晚飯,休息半小時后進行運動。
建議在餐后1-2小時運動,以餐后90分鐘開始運動降糖效果最好。
為筋骨痛安對月經有影響了預防低血糖,避免在服用降糖藥或應用胰島素后,尚未進餐之前運動。
03
運動前做準備活動,運動中注意防跌倒、防骨折。
注意: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空腹血糖>16.8 mmol/L的患者、合并增殖性視網膜病變、腎病(肌酐>1.768 mmol/L)、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不穩定性心絞痛、嚴重心律失常、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及急性感染的患者,不適宜糖尿病運動治療。